近期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其中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
支持西部地区发挥生态、民族民俗、边境风光等优势,深化旅游资源开放、信息共享、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方面国际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依托风景名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强保护基础上盘活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和品牌。
意见涵盖内容广泛,其中不少涉及三农及旅游两领域的内容。因地理区位条件及历史发展进程等多方面原因所致,目前西部地区总体上表现为不发达地区。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地区文化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并透着神秘感。
在新时代全国统筹发展的战略思维下,如何利用好西部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交通条件,促进西部走生态绿色的发展之路,宜突出发展生态产业,笔者认为可从生态农业、旅游业及沙地经济等领域考虑。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既符合客观实际也顺应现实需求。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总体脆弱,分布沙漠、草原及森林,且高寒地带占有显著地位,又有世界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地貌,也是中华水源黄河及长江的发源地,因此须以保护性开发为基本原则,生态农业可作为该地区的首选产业。
生态农业具体可包括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康养农业、循环农业等。利用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资源(光照及水土)优势,发展低耗能源农业,高品质的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是新疆、西藏及青海等地的优势,如新疆的葡萄,哈密瓜、梨,西藏的牦牛肉、红茶、苹果、黑木耳、黑青稞,青海的藏羊、青稞、冷水鱼、黑枸杞,内蒙的牛奶、羊肉、羊绒、草业等也系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
西部地区又是我国的保健药材库,如知名的虫草、黑枸杞、苁蓉等特受欢迎,发展康养农业产业在该地区前景较好。但要统一筹划,不破坏当地环境资源,一些规模化生产的农业产业要做到资源循环利用,尽量控制好污染。还要加大农产品的现代化的加工,不走只提供原材料式的传统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产业的转化效益。以特色化生态农业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推动当地社会经济与生态文化综合发展,以多个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夯实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西部旅游业,西部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架构初步形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具有较好的优势,旅游产业俗称为无烟产业,可作为生态产业的大领域来对待。
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有地域性文化圈,如黄土高原文化圈、草原文化圈、西域文化圈、藏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及滇黔文化圈等。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区域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有鲜明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在西部也较有优势,如新疆伊犁的国际河流流域旅游,赛比江南;云贵川地区的森林康养旅游、山水自然风光游都是较好的生态旅游业态;内蒙的草原旅游已在国内有了较好的知名度。民族风情旅游在西部地区更是有独特的优势,有的甚至已成为当地的主业,对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边境游也在西部地区也有较好的前景,西部地区有上万公里的边境线,边境游有神秘及异域文化的吸引力,受游客的广泛喜好,值得重视。随着中国第一长公路国道和国道的开通,西部旅游必将掀起新高潮。西部地区的研学旅行(游)也有较好的开发价值,一是可以宣扬西部文化价值,让孩子了解西部,增强爱国及民族感情;二是可以以此带动西部及其他地区的交流,并促进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发展沙地经济,向沙地要效益。继续改造沙地,减少荒漠化面积,增加沙地绿化面积。利用品种改良、种植草木、节能保墒及清砾换土等技术措施,改造沙地成耕地。围绕沙地农业开发,发展大田农业、旱地及节水农业,特别是可以规模化发展优质牧草及特种玉米等种植;利用沙漠阳光足、温度高、温差大、土壤透气好的优点,栽种适宜的药材及农作物,如肉苁蓉、锁阳、甘草、沙柳、文冠果、火参果、人工梭梭林、土豆、花生、西瓜及各种蔬菜已在沙漠种植业中得到推广。沙漠旅游是沙漠生态利用的另一种形式,内蒙、甘肃、青海及宁夏等地已有知名的沙漠旅游景点,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保护了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旅产业还可考虑一些新的业态,如康养产业,乡村旅居,绿海(竹海、茶海)产业,草原农旅牧场及沙质精制艺术品及纪念品等;融入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及一带一路的三大发展格局;具体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引领我国新一轮的发展蓝图。
来源:乡村地理作者:侯满平艾东贾宁凤
侯满平:博士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
艾东:博导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贾宁凤:博士教授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