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寿昌城遗址与阳关相守两千年,汗血宝马的发
TUhjnbcbe - 2025/4/26 16:48:00

两汉时期,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镇守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当时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皆需取道两关,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到了唐宋时期,阳关和玉门关又成为了边塞的象征,文人骚客们以此为题吟咏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这也让阳关和玉门关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有一座古城,与阳关和玉门关默默相守两千多年。

据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也就是说,阳关和玉门关在汉代均属于敦煌郡龙勒县管辖。

汉代龙勒县遗址位于今敦煌市西南约70公里处的阳关镇寿昌村,因此也被称为寿昌城遗址,距离阳关所在的古董滩直线距离不到五公里。如果说进了阳关就是进入到国境的话,寿昌城就是进入国境之后的第一座城市,而被称为阳光耳目的阳关烽燧则像一个卫士一样,默默守护着寿昌城和阳关已经两千余年。

阳关烽燧龙勒县的名称来自于城南约90公里处的龙勒山(今名当金山),“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廋人》),龙勒的意思是高头大马的衔勒(马口中的嚼口)。据敦煌遗书中的《寿昌县地境》载,“龙勒山,县南一百八十里,周时龙马朝出咸阳,暮至寿昌,因以至此山下遗其衔勒,故名龙勒山”。

龙勒山附近雪山融化后的雪水经地下径流在山北谷底涌溢而出,汇流后在寿昌城南形成一个湿地湖泊,两汉时期称为渥洼水,北魏之后称为寿昌泽或寿昌海(今黄水坝水库)。在寿昌海周围形成了一片绿洲,就是现在的阳关绿洲,龙勒县和阳关即建造在这个绿洲之上。

据敦煌遗书记载,汉武帝时有一名叫暴利长的囚徒屯田敦煌时,在渥洼水发现了一群远比内地马更健硕高大的野马,但这些野马非常怕人,总是在人迹罕至的岸边饮水。为了能够捕捉一匹,暴利长在野马经常饮水的岸边用土塑了一个与他相仿的泥人,穿上他的衣服,拿着索套立于池边。刚开始野马到池边饮水,看到泥人,惊恐万分,撒腿就跑。但久而久之,野马群习以为常,放松了警惕。暴利长见时机成熟,便搬走泥人,自己立于池中,套住了其中最为高大的一匹野马献与汉武帝。汉武帝见其马体态魁伟,骨胳非凡,以为是他最尊崇的太乙神赐给他的宝马,起名为太乙天马,并作太乙之歌(“太乙”通“太一”)。

《史记乐书》中记载:“(元鼎四年)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汉武帝写道:“太一贡兮天马下,粘赤汗兮沫流赭”,意思就是这匹马身上流着红色的汗水,口里流出的是褐色的唾液。

在此之前,博望侯张骞曾经在西域见到过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汗血宝马并向汉武帝描述过,但武帝并没有真正见到过,所以太乙宝马应该是汉武帝见过的最早的汗血宝马,《太一之歌》也是史书中最早对汗血宝马的描述。后来,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后才得到了数十匹大宛国的汗血宝马。

汉亡后,龙勒县先后经历了魏、晋、前凉、前秦、西凉、北凉的统治,公元年,北魏将龙勒县改为寿昌县,年又改为寿昌郡,属瓜州。北周保定四年(年)省入鸣沙县,隋朝时期于城内置龙勒府,唐初武德年间又在此置寿昌县,属沙州(即敦煌)。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归义军时期又恢复为寿昌县,年归义军投降西夏后,寿昌县在历史中再无记载。根据相关考古发掘推测,寿昌城可能在西夏时期毁于洪水或风沙。

即使紧邻着阳关绿洲,但现在的寿昌城遗址几乎也已经被黄沙所淹没,城中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沙丘,沙丘间隐约可见到一些残垣颓壁,而城墙则像一条长龙一样游弋在黄沙之间,时而隐逸地下时而又跃然于黄沙之上。

寿昌城遗址总体呈长方形,总面积约8万多万平方米,现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和西南角墩,城墙大部分也被黄沙掩埋。北墙长约米,东墙长米,西墙在中段内折分为两段,其中西墙北段长约米,南段长约米,南墙基长约米,比北墙短约50米,仅有墙基遗迹,无墙体留存。

寿昌城的城墙均为红胶土版筑而成,基宽7米,残高最高约5米,顶宽2米,墙顶两侧均建有女墙,与大部分河西走廊的唐代城池一样,外侧建有若干马面,同时具备加固城墙和加强防守的作用。城内流沙堆积,几无建筑物留存。遗址北面和东面有大片村舍及农田痕迹,均被沙丘掩盖。

据敦煌遗书《唐沙州地志残卷》记载,当时寿昌城中还建有学校、寺庙、祭坛等建筑物,县城周边开挖有长达十五里的渠道引水灌田,、同时管辖播仙镇(今新疆且末县)、石城镇(今新疆若羌县)以及在这一带的新城、屯城、蒲桃城、萨毗城等城堡和蒲昌海(今罗布泊),管辖面积包括了整个罗布泊周边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几乎相当于现在中国东部一个省的面积,并有6条道路通往各地,是当时沙州下辖的两个县之一(另外一个是敦煌)。

相关史料记载,唐朝时期寿昌县每年需要向朝廷进献围棋二十具。每具按当时流行的19×19道围棋格局布子,需要白黑棋子共枚,20具就是枚,这在当时用纯手工磨制的情况下,已经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再加上当时道、州、县以及其他地区的需求量,可以推断,制棋业应该是当时寿昌县城最主要的手工业之一。现在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现在的敦煌博物馆中,收藏了许多在寿昌城遗址中发现的围棋子遗存。

寿昌城的废弃推断是可能在西夏的某个时期突发洪水导致古城被毁,继而被荒废,或者是因为库姆达格沙漠的逐渐东进,最终使寿昌城逐渐被风沙所侵蚀,继而被废弃,古城最终废弃的时间距今约一千年左右。

河西走廊的古城大部分会沿用至明代初期嘉峪关建立之后,但寿昌城因为废弃时间较早,保存了北宋前期之前较为原始的状态,对于研究河西走廊北宋之前的建筑规制是一个难得的标本。

从远处看寿昌城,除了能看到一个高大角墩之外,就只能看到无数高达数米的沙丘。登上沙丘之后会发现整个遗址规模非常宏大,但大部分都被黄沙掩埋,只剩下一些城墙断断续续延续着,遗址内部也都是大大小小的沙丘,有点像锁阳城,沙丘下面应该还有一些遗迹保存,但是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不知是否进行过系统性的考古发掘。

在寿昌城遗址上可以远远看到阳关所在的古董滩。沿着城墙遗址在沙丘上行走,脚下的沙丘很松软,头上的阳光很刺眼,时光仿佛静止一般,如同一千年前的某一天,这个城池被定格的那一刻。

主要参考资料:

1、《史记乐书》

2、《汉书武帝记》

3、《汉书地理志》

4、《元和郡县图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寿昌城遗址与阳关相守两千年,汗血宝马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