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点点匠人皮影戏影偶制作师徐芦燕笔下自
TUhjnbcbe - 2023/9/15 21:04:00

禾点点1月26日讯(禾点点记者周铭晔)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来到山脚下……”

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背挺得笔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方小小的白色幕布。在光的照射下,白色幕布后,慈悲为怀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诡计多端的白骨精,各种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

皮影戏往往一唱就两三个小时,皮影艺人只要挥舞两根挑杆,就可以指挥千*万马,道尽悲欢离合。

然而,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成功上演一部皮影戏,除了皮影艺人,皮影影偶道具制作师也是重要一角。唱戏用的皮影不仅有人物,还有场景,例如花瓶、桌椅、门窗、房屋,甚至还有山水虫鱼、牛马牲畜。这些都需要制作师一笔一画用心勾勒。

徐芦燕就是海宁皮影戏影偶道具制作的新生力量,她师承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王钱松,如今又将老皮影引上“时代特色之路”,使之焕发新生。

01:36

(点击观看视频)

勾勒皮影灵*

徐芦燕出生于年,从小学国画,大学学的是动画,24岁毕业后就被海宁市文化局“招募”,从事皮影戏影偶道具制作工作。起初她只将这份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却误打误撞遇到了一生的喜爱——“皮影”。

年,对皮影一无所知的徐芦燕被上级领导派至王钱松家里全职学习皮影制作全套技艺,“我当时一进门,就被师傅那满墙的皮影吸引住了,真漂亮,神仙*怪、人物动物、楼阁花鸟、树木山水,什么都有。”谈起最初见到皮影的场景,徐芦燕仍然历历在目。就这样,徐芦燕在师父王钱松的带领下,走上了皮影之路。

海宁皮影的制作较为复杂,前后共有包括起稿、过稿、勾墨、上油等十多道工序。苦学两年后,徐芦燕才出师,正式开启独立皮影制作生涯。

记者见到徐芦燕时,她正在文化馆皮影绘画公益培训班教授皮影制作,只见她拿起一把剪刀,随手剪下一小块牛皮,用笔描画了一下,放在桌上,两三分钟,一个皮影人头就基本成型了。

“传统剧本有代代相传的稿子,只需要复制即可,如果是新剧目,就要根据剧目的人物要求重新设计。”一聊到皮影制作,含蓄的徐芦燕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首先是剪皮,剪皮的关键在于稿纸,过稿的时候要求准确,因为剪完之后的这张皮,就是最后呈现出来的形象。其次,勾线也是基本功,在皮影绘画里面非常重要,因为线条决定了人物的最主要形象。”

”海宁皮影上色比较单一,一般只用青红黑*四色,画完后还要上一层清漆。为了让它颜色更加鲜艳,我们现在改用透明喷漆。皮影人物制作完成后,还需缝接肢体,装翎管,最后套进竹签棒。”

让徐芦燕印象最深的步骤就是削竹签棒,竹签用竹子劈削而成,这是项体力活。“一开始每回削竹签,手都会被竹屑伤到。”徐芦燕笑着说道。

那么精心制作的影偶该如何妥善保管呢?徐芦燕表示,等到剧团演出结束,要把一个个小人仔细拆开,用牛皮纸分类包好,整齐地夹在拳头厚的书册里,再放进两只大木箱子里。这样储存的皮影往往可以使用很长的年限。

点亮光影世界

在没有电影电视之前,皮影就是“土电影”,起源北方,南宋时传到江南一带。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表演艺术。

年,海宁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年底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目前仅存的保留南宋遗韵的剧种之一。

“事实上,海宁皮影戏经常以演出的形式展示在大众眼前,但是其精美的影偶却很少单独展示,这也是现今许多海宁皮影戏影偶道具制作艺人正在突破的方向。”徐芦燕说。

凭借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多年的勤奋,徐芦燕的作品频频“出圈”拿去展览,也斩获不少奖项。年,她的皮影作品《锁阳城》、《闹龙宫》入选“第八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忆江南·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主题馆》“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参展作品;年,她创作的皮影新剧《过猴林》参加了泉州第六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传承展演……

作为海宁皮影的新生力量,除了扎根技艺以外,徐芦燕还在思考,如何让皮影从一件单纯的表演道具,变成大众日常生活中可观赏、可使用的工具,这也成为徐芦燕创新的重点。

“大部分人都只知道皮影是用来演戏的,鲜少有人真正欣赏过精美的皮影影偶。只有更多的皮影文创产品走入市场,才能进一步提高皮影的大众知名度,吸引更多年轻人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点点匠人皮影戏影偶制作师徐芦燕笔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