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朝城池锁阳城 [复制链接]

1#

简介:前面咱们说了唐朝的两京和第三大城“扬州”,然后咱们来说一下唐朝的地方性城池,今天先说一下位于西域的“锁阳城”。

锁阳城始建于汉,兴于唐,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

锁阳

唐代的瓜州郡的这个瓜州跟《泊船瓜洲》里的瓜洲不是一个,瓜洲是指的扬州,瓜州就是敦煌附近的这一片,因为缺水所以比扬州的“瓜洲”少了三点水。

位置: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建在安西县城东南约75公里的荒滩上。现在是荒滩,在多年前的唐朝,这可是水草丰美,风景怡人的宜居环境。

面积: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事设施。

布局:主城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除主城外,还有4个瓮城,城的四周还筑有若干用以加固城郭的马面。此城久已废弃,但城垣仍然存在,高约9米,宽约5米,全为*土夯筑而成,十分坚固。一条南北走向的墙把全城分成东西两部分,东城较小,约1.7万平方米,据说是当年驻*将领及其家属的住地。西城较大,约16.5万平方米,据说是驻扎士兵的地方。全城东西长米,南北宽.72米,总面积27.49万平方米。城周围建有关厢,关厢前面地带宽阔,是养马、练兵的场所。关厢外西北角有小土堡两个,很可能是用以关押战俘和处罚士卒的地方。城外东面,有塔儿寺遗址一处,是少数民族祭祖的祠庙,现屋宇无存,只有一座高1米多,用土坯衬砌的大塔和五座小塔,塔原为白色,如今石灰剥落,面目全非。祠旁不远,有一个10多亩大的凹坑,坑内坟头累累,很可能是古代死亡将士的墓地。城内布满沙丘、积炭堆、瓦砾和断墙残壁,长着红柳和沙生植物。西城内有一口深约1.5米的水井,水深达1米左右,传说这口井是唐代薛仁贵西征途中被困在此城时挖的。井旁有两棵老柳树,也传为唐人所栽。城西北角有一高大点将台,点将台旁有一大堆积炭层,传说是唐代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占领此城时铸造兵器和起炊的遗址。锁阳城地处大漠深处,登城远眺,南面荒漠一片,远处祁连山峰洁白明净;北边,田野中大大小小的水泊湖池闪闪发光;西面,广阔的草原绿草如茵。城周围天阔地广,苍茫幽远,塞外风光尽收眼底。

在锁阳城城东约1公里处有一片土塔林,被当地人称为塔儿寺。城外还能看见一大片古代灌溉农田。据史料记载,塔儿寺是唐、五代及宋元时瓜州地方官员及百姓进行祭祀的宗教活动场所。

塔儿寺现存大小塔十一座,寺门南向,东西两侧分置鼓楼及钟楼各一座、僧房数间,院墙正方形,面积0平方米。寺院中心有大型庙宇建筑台基,其北面有一座高14.5米的大塔,用土坯砌成,白灰抹面。塔顶为覆钵式结构。塔形庄严雄浑,十分壮观。

城墙:城墙夯筑,夯层厚0.1~0.14米。基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面积28万平方米。四角筑角墩,仅西北角墩保存完整,通高18米,土坯砌筑,角墩下开东西向拱券门。

锁阳城外城城墙

锁阳城内城北城墙

西北的角墩特别高大,至今仍高约18米,成为锁阳城最显著的标志。下用夯土上用土坯垒砌而成的。角墩是古代*事上站岗放哨的报警系统,“白天燃烟为烽,夜间点火为燧”,通过烽燧来传递信息。

这座烽火台之所以能屹立至今,主要原因是它在东西走向开有一个门洞。这个门洞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风荷载。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常年盛行东西风,风沙特别大,留有这样一个门洞就可以减少角墩对风的阻力,所以这个角墩至今保存比较完好。二是为站岗放哨的士兵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价值:锁阳城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这里的古垦区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其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