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图阅读时间10分钟
课件来自:济南蓝山口腔医疗连锁创始人,蓝山口腔技术执行院长,RW国际正畸学会会员,美国AACD牙科内容协会会员周升才老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影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咀嚼肌及相关肌群以及其他结构的一系列临床问题的总称。
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肌筋膜及咀嚼肌疼痛以及下颌运动异常。有的患者也会出现头痛、耳部相关症状、颈椎功能障碍等症状。
TMD的病因复杂,包括创伤、咬合变化、全身疾病、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TMD的治疗方法多样,基本原则为:个性化治疗、保守治疗、早期治疗和微创治疗。
TMD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75%的人有TMD的症状,但是只有5%~12%的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症状。
咬合板(occlusalsplint),又称牙合垫,是一种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可摘戴的咬合装置。常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然而许多临床医生对咬合板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图片来自网络)
咬合板的作用机制
1、机械性调位
咬合板自身的厚度能占用一定空间,或通过支点作用,改变下颌骨的空间位置,降低关节上腔的压力,改善关节的功能状态。同时牵引下颌骨垂直向生长、促进髁突表面纤维软骨改建与损伤的修复。
咬合板能够调节咀嚼肌形态,改变咀嚼肌的肌电活性。有学者发现咬合板能够使下颌姿势位时的咀嚼肌肌电活性降低,而使最大紧咬牙时的肌电活性升高。
也能使左右侧咀嚼肌不对称性降低。戴咬合板吞咽时颞肌前份的肌电活性明显下降。
2、神经-肌肉反射性控制
当出现咬合干扰时,牙周本体感受器会将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肌肉的反射活动,使咀嚼肌过度兴奋从而出现副功能运动,过量运动使肌肉疼痛,而该疼痛反过来加重肌肉兴奋性。
咬合板能够提供更理想的咬合方式,从而消除咬合干扰引起的咀嚼肌疼痛。
有研究发现,咬合板能使大脑顶叶感觉运动整合区更加活跃,而额叶皮层的脑活动明显减少,这种反应类似于长时间的感觉运动训练,从而调节咀嚼系统协调性。
3、心理安慰作用
精神压力大时会出现紧咬牙的情况,肌肉过度收缩引起血供减少、代谢受阻。戴用咬合板后患者血液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升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使血管扩张,肌肉内血运充足。
牙合垫的作用机制
改变上下牙的咬合关系,使原来的牙合干扰消除,对个别牙的咬合创伤、颞颌关节的锁定减轻。
改变垂直距离,主要使颞颌关节头和窝的关系,松弛关节韧带,同时松弛闭口肌群,降低关节受力,作为颌关节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有些颌垫也是为了增加咀嚼功能的,用于牙面严重磨耗的情况,等确认有疗效后改为高嵌固定咬合重建。
缓解颞下颌关节区疼痛需要的牙合垫类型有几种?
缓解颞下颌关紊乱病的稳定牙合垫如何制作?调磨?
牙科医生常用的牙合垫有哪些?
牙合垫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
相信医生朋友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一起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扫码可看回放哦)
思维导图
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