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第16届越野e族英雄会盛大开幕之际,由阿拉善右旗委、政府主办的“绿色发展沙漠律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乡村振兴行动交流会在巴丹吉林镇召开,邀请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跆拳道奥运冠军赵帅及知名企业家、音乐唱作人,交流探讨旗域经济与企业携手发展、乡村振兴行动与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共同为阿拉善右旗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助力代言。
近年来,阿拉善右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驼产业、文化旅游业和生态特色产业,“变沙为金”,逆向拉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了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多赢,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极。阿拉善右旗依托双峰驼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目标,探索和构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创新+农牧民参与”的驼产业发展新模式,制定出台驼圈建设补贴、驼奶收购补助、骆驼保险补贴和农牧民创业贷款等一揽子骆驼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力推动骆驼产业成为全旗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该旗设立双峰驼保护区万亩,建成全区首家骆驼产业科技园,全国首家骆驼研究院落户阿拉善右旗,建成骆驼绒毛加工企业3家、驼肉驼乳制品加工企业4家、骆驼养殖基地20个、驼奶中转站7个、标准化驼圈座、双峰驼生态牧场个,注册成立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39家。全旗有骆驼养殖户户,骆驼养殖大户户,从事骆驼产业的农牧民余人,初步形成“科技研发、企业转化、基地带动、合作社辐射”的骆驼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统计数据显示,阿拉善右旗双峰驼存栏数量达5.7万峰,其中有繁殖能力的母驼2.8万峰,挤奶母驼1万峰左右,日产奶量达7吨。全旗驼产业年创造价值达1亿元以上,年人均增收2万元,产业富民效益得到充分释放。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独具大漠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阿拉善右旗旅游资源丰富,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海森础鲁怪石林、额日布盖峡谷景色独特,特别是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上帝划下的曲线”,是公认的“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和“30个最值得探险的地方”。阿拉善右旗把发展文旅产业列入旗域经济主导产业,多举措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休闲旅游、体验式旅游,擦亮叫响“中国最美沙漠”“中国驼乡”“中国岩画之乡”三张名片,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培育形成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骆驼文化节、沙漠珠峰大会、夺宝骑兵等品牌节庆活动,初步形成“1+6+N”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亿元,分别增长2.4倍和3倍,阿拉善右旗被评为“中国十佳全域旅游示范区”。
突出绿色发展,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阿拉善右旗境内天然梭梭林、霸王、白刺、野生肉苁蓉、锁阳、甘草等资源分布面积达余万亩,其中天然梭梭林万亩,绵刺万亩,白刺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35万亩;封沙育林77万亩,飞播造林39万亩。根据沙生植物资源的自然分布,阿拉善右旗着力做精、做优、做特生态特色产业,在不同地区确定生态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建设天然梭梭林肉苁蓉培育生产基地、人工梭梭林肉苁蓉生产基地、白刺林锁阳生产基地,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沙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全旗登记注册生态特色产业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46家,从业人员余人,生态特色产业所得收益占到农牧民收入的40%,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先后荣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自治区沙草产业试验示范基地”“中国特色沙草产业发展示范旗”等称号。
稿件来源: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艺博
声明:阿右旗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右旗融媒体中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