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内蒙古徐创进骑驼 [复制链接]

1#

原创作者:徐创进|内蒙古阿拉善盟

骑驼

多少次夕阳西下,遥望天边的那片荒漠草原,一条条小路就会浮现脑海。

那是多少沙漠牧人骑着自己的骑驼走出来的,因为只有骆驼那毛茸茸的大掌,才能踩出那样平整、蜿蜒、深邃的小路,每一条都伸向远方。肆虐的风沙从来都来不及掩埋,一峰峰骑驼前赴后继,见证着忠诚和艰辛的小路……

骑驼是骆驼中最辛苦最孤独的,或在牧人的胯下长途跋涉,哪怕风雪交加。或栓在桩上独子徘徊,不管天寒地冻。很多时候只有晚上才能自由的去吃几口草。

在驼群中,不是每个骆驼都有资格成为骑驼,骑驼是牧民从驼群中精挑细选的,要健壮,有耐力,然后耗时耗力的去调教,训练,才能变成乖巧听话的合格骑驼。牧人会把最好看的鼻棍和最漂亮的花缰绳戴在骑驼上,每次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缰绳套在前峰上,就预示着这些天天天要忙,骑驼就在家的周围随便的吃草。如果把缰绳盘在小脖子上,就预示着最近几天没什么任务,骑驼会稍微走远一点找好一点的草吃。如果彻底摘了缰绳,那就预示着有很长一段休假时间了,骑驼会随驼群迁徙走远。这是多年来牧人和骑驼默默达成的约定。

从一峰活蹦乱跳,调皮捣蛋的小驼羔,到风风火火的年轻骆驼,再到鼻梁、眉毛都白了,腿关节嘎嘣脆响的老骆驼,骑驼的一生就要终结。一个牧民一生要五六个骑驼,每一次更替,和善恶、心软心狠没关系,只是生活的不易和情感上的难舍,那种痛苦的抉择只有牧人才能体会的到。

十几年的风雨相伴,温顺与忠心,加在高大威猛的身躯上,更加的可亲可爱。轻轻下拽缰绳就爬下让主人骑在身上,只要上路就知道去什么地方,不管主人打盹还是睡着了,绝不会停留或乱跑。这种行为又很难和一峰具有一蹄子能拍碎人脑袋,驼二三百斤穿越沙漠这种力量的骆驼联系在一起,可事实却偏偏如此。

一峰好的骑驼和人的默契不止这些,比如单峰骑行,骑驼是比较自由的,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可如果后面拉上长长的负重驼队,就要控制好自己。尤其走在沙漠中,上坡慢下坡更慢,因为骑驼下坡走快了,最后的骆驼还在上坡,就得跑起来。因此牧民链骆驼都按个头排,个头最高的排最后面,还要在最后面的骆驼上戴上驼铃。这样在行走过程中防止骆驼掉链子,驼铃不响了就说明驼链断开了,而驼铃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整队骆驼都会踩着驼铃的节奏走,这样可以防止骆驼拥挤还省力,经验丰富的骑驼就是根据驼铃控制脚步的,就和我们排队走要喊“一二一”一样。

牧民在遇到大旱草场不好的时候,就用玉米或锁阳来为骑驼补充体力,这种好吃的能让骆驼上瘾。冬天的清晨牧人醒来,一出门就会看到满身霜花的骑驼站在屋外,看见人走出来急忙迎上来在牧民身上闻来闻去。要是没人理它,它就会转来转去,把所有和草料有关的口袋、盆子、新挖的沙土、铁锹用嘴搜寻一遍。有时牧人烦了要打它,骑驼就会闭上眼睛,把头扬的高高,好像在说:你打吧!偶尔会有眼泪滴在牧人手上,那种样子真的让人很心疼。

因为每次喂玉米锁阳都会让骆驼爬下,就这样形成了习惯,每次看见人提来玉米锁阳喂它,就会快速爬下,又急忙站起来,反复几次人才能走到骆驼跟前。

如今骑驼、驼队已成了遥远的回忆,在我的牧民生涯中伴随我的有两峰骑驼,经常想起它们的样子,想起它们拦住我讨要玉米、锁阳的举动,想起离别时的凄凉……

最后就让我这个曾经依靠骆驼生存的牧民为骆驼作诗一首吧:

炯炯漠视天地间

威武无视舟之险

血肉之躯如钢炼

铮铮白骨风沙掩

踏越大漠千百遍

声声低吼引子前

代代缔造命之天

风云无情泪成线

徐创进,阿拉善左旗超苏木牧民,一个温文尔雅和粗野豪放聚一身的双重性格,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宣泄情绪。人生信条:人与人相处中的不愉快,从对方身上找原因永远找不完,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针见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