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民艾健康艾灸攻略掌握穴义让你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穴义

腧穴

人体

自有大药。

药穴同源,

一穴即一药。

所谓穴义者,

即各穴具有之主要特性也,

知其性之所在,

而后明其功用之特长。

一穴即一药

首先,你需要了解艾灸穴位治疗的优势:

1、避免“*性”与副作用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药物进入人体,必须经由肝脏代谢、肾脏排出,因此长期服药者易伤肝伤肾。而药穴同源,如若能灵活掌握穴性并合理利用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类中药的作用,进而减少药物的摄入或取代一定的药物。

所以,像那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我们特别建议他们转换治疗方法——从“用药”往“用穴”转折,比如采用艾灸疗法,它无需口服、无需肠胃吸收、无需肝肾代谢,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人人可用。

在穴位治疗上,艾灸有着极为鲜明的优势:艾灸所产生的能量,是一种短红外波,具有超强的渗透能力。因此,艾灸病灶部位的穴位时,可以直接穿透脂肪、肌肉层,作用于病灶;艾灸远端穴位时,可强力冲开堵塞的穴位,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调和气血。

2:功能多样、双向调节

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为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最大化,一味方剂往往涉及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西药就更不用说了,临床常见医生为了抵消药物A的副作用,让病人加服药物B,这样就于无形之中增大了药物的使用量。这些药物治疗的弊端,在穴位治疗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化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减穴位。

穴位具有功能多样、双向调节的特点。比如,关元穴补气的作用类似人参,但又能行气活血化瘀,对妇科月经病有很好的疗效,与人参相比还有泻的作用,可以避免大补上火。

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灸友发现,有时明明只是想治疗毛病A,但艾灸一段时间后,连毛病B都解决了。这种“一举多得”、“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其实就是穴位功能多样、双向调节的特点的体现。

做艾灸,最头疼的就是不知道怎么选穴位,今天,我们就通过穴义,教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药性”,让大家灸起来事半功倍。

经典方

1:补中益气汤

中药方剂: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注:*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大便稀溏,以及慢性胃肠炎、眼脸下垂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艾灸穴位方:

百会穴(功似升麻、柴胡),关元穴(功似人参),气海穴(功似*芪),足三里穴(功似白术)。

2:六味地*丸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艾灸穴位方:

太溪穴(功似熟地*),太冲穴(功似山茱萸),太白穴(功似山药),然谷穴(功似泽泻),行间穴(功似丹皮),大都穴(功似茯苓)

3:四君子汤

补气,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

艾灸穴位方:

气海穴(功似人参),足三里穴(功似白术),阴陵泉穴(功似茯苓),开四关(即双手的合谷穴和双脚的太冲穴,功似甘草)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不妨试一试

1、合谷配复溜:麻*

——发散风寒

2、大椎:桂枝

——发汗解表,通阳化气

3、太渊:紫苏叶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4、风门: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散湿

5、风府:防风

——解表发汗,祛风除湿

6、天柱:藁本

——祛风湿

7、风池(泻):薄荷

——清热宣解,疏散风热

常用解表类穴义

注:艾灸有补泻之分,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湿

1、胃俞:藿香

——化湿醒脾

2、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燥湿健脾

3、足三里(泻):厚朴——化湿导滞

4、膻中(灸):白豆蔻

——化湿行气

5、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化湿开胃

6、阴陵泉(补):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

7、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

8、水分:猪苓

——利水渗湿

9、涌泉(泻):泽泻

——补虚损、渗湿热

10、大敦:车前子

——利水清热,通尿

11、胆俞(泻):茵陈

——清湿热

12、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清热祛湿

13、脾俞:薏苡仁

——利水渗湿,行气宽中

14、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祛风除湿止痛

15、少泽(泻):木通

——利尿清心,通经除湿

16、小肠俞(泻):瞿麦

——清热利水,养肾气

1、神阙(灸):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2、隐白(补):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3、关元(灸):肉桂

——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

利关节,补中益气。

4、阴陵泉配三阴交:吴茱萸

——助阳止泻,散寒止痛。

5、中脘(灸):高良姜

——温中散寒,补宜脾胃

6、曲泉(灸):小茴香

——理气和胃,暖肾散寒。

7、中脘(补)配胃俞:橘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8、天枢(泻):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9、章门: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10、天枢(灸):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1、俞府(灸):沉香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12、气海配三阴交:艾叶

——温经散寒,通络补阳

13、曲池配三阴交(泻):川芎

——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

14、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

15、支沟(泻):红花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16、血海(泻):延胡索

——活血散淤、利气止痛

17、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18、膻中配隐白(补):*芪

——补气固表

19、公孙(补)

配三阴交(补):山药

——滋补脾胃

20、三阴交(补):白术

——补脾健胃、燥湿利水

21、足三里(补)

配三阴交(补):甘草

——补脾益气

22、命门(灸):鹿茸

——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

23、肾俞(灸):肉苁蓉

——补肾阳,益精血

24、腰阳关(补):锁阳

——补肾、益精、润燥

25、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

26、悬钟(补)

配中极(补):菟丝子

——补肾益精,养肝明日

27、中极(灸):熟地*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28、太冲配肝俞:白芍

——养血调经、柔肝敛阴、平抑肝阳

29、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补血,活血

30、肺俞(灸):阿胶

——补血,滋阴,润肺

31、肝俞配肾俞:枸杞子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32、鱼际(泻)

配足三里(补):沙参

——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

33、膏盲(灸):麦冬

——润肺清心、泻热生津

34、大杼:桑寄生——助筋骨,益血脉

常用补益类穴义

人体自有大药,

它就是人体的经络穴位系统!

艾灸有奇效,

掌握穴义很重要!

今天

你学会了吗?

喜欢就点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