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清晨,顾不上洗去周六出诊的疲惫,冼建春老师带我们驱车两百多公里探寻被誉为“四大南药”之一的德庆巴戟天……
1
看见了!渴望已久的第一眼
十分荣幸的是,本次学习由冼师的好友亲自带我们走近这味本草,在路边的水稻田、空气中的肉桂香陪伴下,我们到达了本次学习的第一站——德庆巴戟交易市场。
虽说已经不是清晨的交易时间,但我们还是被眼前打包整理好的巴戟天“小山包”所震撼,由此也可想象出其最繁忙时的场景,有药农的喜悦、有药商的惊喜、还有当地管理人员的欣慰。
巴戟天不像*芪甘草般有着笔直的身躯,其蜿蜒可达2米,质脆易折断,不时便可见“不安分”地露出包装袋的巴戟天中断裂部的木心。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现在《中医学》教材讲述其功效为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冼师临证时常用其治疗肾阳虚证候的系列问题,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冼师的好友向我们介绍七年生的巴戟天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其断面竟然呈现出魅人的紫色,在阳光下更显美丽。
当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冼师露出了微笑,弯腰拿起折断的一节向我们讲到:“巴戟天断面呈紫色,在五行属性上,紫色属火,可有补火助阳之功,其入药为根茎,根茎深入地下,可入肾经且有补益之功。而只有生长年限较长的方才出现紫色,也可从侧面反映巴戟天吸收天地精华,年限久者补益之功佳。”
冼师讲,左边(上图)呈“紫色”的已经生长了八年,右侧只有三年,虽然外表看来差别不大,但着色有着明显的不同。
正在讲述之时,一群药农来到了交易市场,十分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冼师非常和蔼的予以回应。做人谦卑,不以己才沾沾自喜,平易近人、虚心向学才是为学之道,跟随冼师学习的过程当中亦处处皆学问。
2
种植基地:让你大开眼界
跟市场的药农告别后,冼师好友带领我们前往巴戟天的种植基地学习参观。
虽然早先便知道巴戟天种植于坡地,但真正走到种植场地时,还是被其坡度所吓到,近乎60度的坡面,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的巴戟天。我们所到之时,坡面下部的巴戟天已被收割,踩着松软的土地走到待收割的巴戟天面前,冼师好友已经开始向我们展示巴戟天的采收过程。一点点往下拨开泥土,粗壮的巴戟天根茎现于眼前,蜿蜒、深向地下,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也让我们知晓其采挖的不易。
来到本草的原生地、原生环境,通过最直观的感受方知其性味功效本身。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便是在坡地采收后,酥松的泥土遇到雨天便极易引起水土流失,虽然药农们采取了和肉桂套种的方式来缓解,但我们还是希望今后能和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帮助药农们解决这一现有的问题。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过程中对极少爬山的我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看着老师们早已远去的身影,我还一步一步地向大本营移动。不过慢也有慢的风景,沿途发现了松香的采集装置,以及散落于草丛中的松果,别具趣味。
3
“四大南药”德庆巴戟天
午饭期间,冼师和好友们也不忘继续讨论巴戟天的发展前景。席间,冼师谈到:“巴戟天享有‘四大南药’的声誉,对于德庆人民来说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巴戟天要想打开市场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赋予它和其他产地的巴戟天不一样的内涵。同样的东西,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们呢?靠的就是产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就像化橘红和广陈皮,所以要想把巴戟天这个品种做好、做强、必须要做好相关文化的整理和挖掘。”
4
加工厂见闻:炮制抽芯有诀窍
冼师好友提议,饭后去看看巴戟天的加工。我们参观的是一个私人小加工坊。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修剪和分拣巴戟天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是效率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她们把巴戟天分成大中小三类,分别装进三个麻袋;分拣好后再由师傅抽芯。
抽芯也是技术活儿,只见陈师傅一手握紧巴戟天,一手拿小铁钳夹住它并稍微扭动让其一端分离,然后迅速夹紧猛的一抽;另外一段则是抓紧根芯,夹住然后用力抽出。工序简单,但操作起来却不易,若非经验丰富者,是很难抽出完整一根巴戟天的,初学者极易将其抽得细碎不堪。
陈师傅说,作坊也会进行炮制。巴戟天分拣好后抽芯洗净,统一投入锅中蒸煮,以2%的比例加入盐;烧开后开始计时,柴火不熄,第一次是三天三夜,捞出晒至八成干后进行第二次蒸煮,反复三次,当地人称为“三蒸四晒”。这样,巴戟天才算是炮制完成了,变得通体乌黑,体积缩小,但是味道已和最初大有不同。
不同炮制次数的炮制品与巴戟天鲜品对比
炮制好的巴戟天,有一股独特的香气,入口带着一丝韧劲,咀嚼时甘甜的味道中伴有一丝丝咸味。
冼师在这个时候告知陈师傅:希望“遵古炮制”,必须按照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九蒸九晒”。这样的炮制方法除了加强“补肾”的功效之外,也可便于将其直接食用。中医药来源于生活,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验证和实践,证明的确安全有效,是为群众身体健康服务的,所以经过“九蒸九晒”后的巴戟天,必须走向社会为群众服务。冼师当场与陈师傅约定,要一百斤经过“九蒸九晒”、生长在九年以上的巴戟天。
陈师傅提到,他们做巴戟天药材生意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生品多运至安徽亳州、广西玉林、河北安国、江苏等地的市场,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炮制品多为少量定制或者留给自家食用。
陈师傅还告诉我们,经过加工后剩下的巴戟天边角料,既可以泡酒,也可以用来投喂家禽。甚至有人专门买巴戟天煮水或捣碎来喂鸡、喂猪,养出来的家禽,特别是德庆的巴戟公鸡,滋补效果更甚于普通公鸡,不过却因数量少而难求。世人皆知巴戟天为壮阳补肾之佳品,却不知还有这等用途!
后记
时光荏苒,投身于调研的时光总是快乐而短暂的,转眼我们便已踏上归程。虽已远离德庆,但有关巴戟天的一切仍萦绕于我们脑海中,一幕一幕,意犹未尽。
其实冼师今天是带伤远行的,老师扭伤了脚,但他仍然坚持要带我们去探寻巴戟天。我想,冼师是想用切身行动告诉我们,一是言出必行,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二是只有亲身走进产地,不辞辛劳地去探索、去寻求、去体会,才能真正地学好一味中药,将其深深刻印于脑海。非常感谢冼师给予的宝贵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巴戟天,也走进了不一样的中药课堂!
于年11月17日
冼建春老师简介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传承人。主要工作方向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研究。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年起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中心工作,~年任中药标本中心主任,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工作。
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中药学委员、三和书院三和班中药学导师。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参与国家级课题、国际中草药研究横向课题的工作,以及参与多项校级课题;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编、参编中药类著作十余本。
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
相关阅读
中药材考察系列
理塘纪行,不为旅游,不为丁真,只为“高原珍珠”
中药材考察系列
大漠珍材,遇见锁阳和肉苁蓉
中药材考察系列
遗世独立的理塘*芪
中药材考察系列
专注于“中”的潞*参
撰文:张开源朱文媛
摄影:冼建春张开源朱文媛
审核:冼建春、*靖、赵江滨
编发:老才小学僧
点“在看”为“中医药文化发展”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