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HR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8.html出了兰州,往北上,会有一段狭长的地域,在古代称为雍州,因形似一段长长的走廊,故称为“河西走廊”。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道,也是古代中国汉地同西方世界进行*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
在河西走廊的两边,分别是青藏高原的第一道门户“祁连山脉”,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从南到北分别为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所以又被称为“河西五市”。
千年前在八王之乱中,中原大地陷入一片血海,长安洛阳荡为丘墟,作为国家精神核心——儒家也遭受重创。在长达三百年的动乱之中,那些身世显赫、学识渊博的名门望族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生存,还是毁灭?生存,究竟该去哪里生存?
他们被迫做出选择——其中部分大族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并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另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渡过*河,来到了河西走廊。经过汉帝国将近年的经营,河西走廊农耕、畜牧与商贸已经发达,是躲避战乱的桃源之地。魏晋动乱之际,很多向河西走廊迁徙的世家大族都选择在这里定居。河西诸郡逐渐形成河西望族,他们的到来使河西走廊儒学之风盛行,很多河西子弟慕名前来求学。
即使接下来的时间河西走廊*权更迭频繁,但在历代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下,河西儒学异常繁荣,文化得以保全发展,凉州地区逐步成为当时的儒学文化中心。那时候,武威的文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是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传播繁衍的印证。
我喜欢武威钴蓝色的天空,好奇古人是如何将“马踏飞燕”做的如此精妙;
我喜欢张掖梦幻般的丹霞,无法想象大自然的*斧神工,喜欢万马在草原上飞驰的震撼,仿佛看到千年前抵御外侵的壮烈;
我喜欢酒泉的雅丹地貌,支离破碎的地面与不规则的垄脊给这座魔*城增添一份神秘;
我喜欢敦煌,那个代表着千年前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留下结晶的城市,壁画、石窟、沙漠,绘写着当时炫丽的思想,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前来敬仰。
对于没去过的人们,河西走廊在其印象中,可能就是沙漠、沙漠,还是广阔的沙漠。
但对于甘肃人和去过河西走廊的人们来说,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场——山丹*马场、中国第三、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统称为阿拉善沙漠)、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王之涣那《凉州词》里所写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于吃,在这片素有“西北粮仓”土地上的人们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武威的三套车、面皮;民勤的沙米凉粉、西瓜泡馍;张掖的小饭、炒炮;酒泉的糊锅、麻食子;嘉峪关的烤肉、羊肉垫卷子;敦煌的驴肉*面、杏皮水、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三套车于武威人来说,不亚于牛肉面对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茯茶、卤肉、凉州行面,是凉州人最爱的美食。一杯滚烫的茯茶,酸甜开胃,消渴解乏,这茶中有山楂、桂圆、红枣、枸杞、锁阳、葡萄干、核桃仁,经长时间的熬煮,喝前外加冰糖。
汤汁呈赭色,像红茶,像咖啡,更像葡萄酒。深沉中透出暖意,很有生气,也很诱人。尤其在哈气成霜的寒冬,有着强大的招徕性和亲和力。加上满满一碗行面,浇上稠稠的卤汁,厚实明亮。卤中有胡萝卜丝、芹菜丝、肉丁、肉片诸等配料,可谓内容丰富。旁边配上一碗卤肉,这是用新鲜猪肉用老汤老卤,经文火长时焖制出来的。这肉色泽金*,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随意地码放在盘中,撒上青椒丝、大葱丝、香菜丝算是点缀和调味。随意中透出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如果要说沙漠中有什么可以食用的植物,沙米必定榜上有名。这种蛋白质是小麦2-3倍的植物,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美食——沙米凉粉,深受当地人喜爱。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为原料,浸水6—8小时,用太阳射线消过*的麦秸揉搓粉碎,置瓷器内揉搓取汁三次,然后用草木文火加热成浆,盛于瓷器中冷却,至清秀晶亮时翻转倒取,或摊凉于案上制成粉皮。食用时,切成条状,配以葱、蒜、盐、辣椒、芝麻、民勤陈醋,芳香扑鼻,令人口舌生津。
在张掖,小饭可是最有名的美食早餐了,小饭因其面块小、肉块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小饭故名。“小饭”里的汤,是用鸡汤或牛骨汤熬就的,里面配以*牛肉片、粉条(当地产的粉条,看相特别好,表面晶莹,口感好,润滑又有嚼头)、豆腐片,热乎乎地往“饭”上一浇,浓浓的胡椒香味,色香诱人。
糊锅是酒泉的特色小吃。酒泉的糊锅是特色独具,风味独有的。它耐人回味而表现含蓄,灵动而不张扬,亲切地滋养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到这片热土上的往来者,更是在酒泉人心中首屈一指,无可取代。酒泉的糊锅与糊了锅的意思从根本上是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糊锅,可早上食用,可中午食用,亦可晚上食用,天天吃而心致不减,依然感觉是气味悠长,使人虽不见其形而满口生香,心为之动,神为之牵,情为之系。它以面食见长,素以洋芋(土豆)错杂在里面,面筋,粉皮,麻花出入其里。鸡汤之香本是飘香四野,佳誉天下,配而烹之,更是妙不可言。故气味喷香,必让你垂涎不止。
嘉峪关的烤肉,散发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仿佛回到千年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年代。薄厚均匀、肥瘦得当、香气四溢的羊肉让人欲罢不能,这里的羊肉味美而肉嫩,没有一点膻味,很受大家的喜爱。一只只羊从小便喝着祁连山的雪水、吃着戈壁上的锁阳,最后变成餐桌上的烤肉,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嘉峪关的烤羊肉在选料时特别讲究,羊肉必须得是一年内的羊羔肉,太嫩了没嚼劲,太老了嚼不动。孜然、精盐、辣椒面是主要作料,不可加多,也不可加少,更不可加错。烤熟后的羊肉色泽酱红、麻辣鲜香、油而不腻、外酥里嫩、香气四溢。与很多地方的烧烤店里提前用钎子将肉串好了冻在冰箱里等着客人来不同,嘉峪关的烤肉都是现切、现串、现烤,最大程度保持了口感上的新鲜。在吃法上那就更多了,有烤羊排、烤羊腿、烤羊肚、烤羊蹄、烤羊皮、烤羊头、烤蹄筋、烤肚块、烤脆骨、烤肉筋、烤腰子、甚至还有烤羊蛋。再加上一份炒虾尾和一份麻辣土豆片,上一壶现煮的*酒,那叫一个爽。
千百年来,祁连山上的雪水养育了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人们,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对抗着两大沙漠所带来的侵扰。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前赴后继的投入到对抗土地荒漠化的斗争中,所带来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沙漠边缘开始点点泛绿,地下水开始上升,人们不用背井离乡。
以八步沙六老汉为代表的治沙人一代代奋斗在风沙口上,筑起了一道道挡风的墙,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构建“国家生态屏障”,河西走廊的各大“绿洲城市”正努力创造新的辉煌。这里的人们终于不再受到沙尘暴的威胁。
这里是甘肃,
这里是河西走廊。
觉得好看,就来个再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