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瓜州县弘扬“五大文化”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之所以回溯来处,发掘精神的河床,最终是为了向广阔未来奔涌而去。瓜州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目前,已形成以世界遗产锁阳城遗址为代表的边关文化;以榆林窟、东千佛洞为代表的石窟文化;以张芝草书和汉简为代表的张芝文化;以玄奘之路、玄奘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玄奘文化;以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地、安西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五大文化”品牌。
边关文化,彰显繁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
边者,远也;关者,险也。自古边关多艰险,锁阳城遗址是历经多年岁月仍基本保存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留存最完整的州郡级城市样本,有着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军事城防体系和农业水利灌溉体系,孕育了瓜州独具魅力的边塞军旅文化。为发挥锁阳城边关文化价值,紧密联合县域旅游经济和当地社会文化,合理配置文化旅游资源,瓜州县将大遗址保护理念贯彻到管理工作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传承力度,实施了锁阳城遗址外城东墙抢险加固工程、塔尔寺遗址抢险加固工程、锁阳城遗址数字化采集、塔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等文物保护项目。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展了锁阳城遗址本体劣化风险监测分析技术和装备研发课题,构建了锁阳城遗址遗产监测体系,为遗址本体保护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成功举办锁阳城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和玄奘文化学术研讨会,参会学者近人,提交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了《丝绸之路与锁阳城遗址论文集》,为大遗址保护提供了学术支撑。
石窟文化,领略千古盛世、精美绝伦的西夏艺术
莫道敦煌石窟美,壁画佳作在榆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窟内彩塑精美,壁画斑斓,唐25窟的壁画艺术令人惊叹叫绝。榆林窟、东千佛洞独有的西夏壁画,填补了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空白。“石窟位于榆林河之两岸,东西相距不及一百公尺,峭壁矗立,有若削成,石窟错落点缀于两岸壁间。河水为石峡所束,奔腾而出,砰磅匐磕,其声若雷。春夏之际,两岸红柳掩映,杂花蒙茸,诚塞外仙境、缁流之乐士,为莫高窟所不抵也。”这是对榆林窟最好的描述、最高的褒奖。瓜州县聚焦石窟文物保护重大项目,提炼石窟文化核心价值,不断深化遗产研究宣传工作,实施了榆林窟、东千佛洞石窟崖体加固工程、彩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安全防范工程、榆林窟游客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文物保护项目;举办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壁画临摹品对外展览50余次,选取精品壁画参加“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等大型展览3次,不断扩大了对外知名度。
张芝文化,打响书法盛地、草圣故里的文化品牌
临池习书传佳话,池水尽墨写风流。瓜州,是汉代书法巨匠——草圣张芝的故乡。他的传世之作《冠军贴》冠古绝今,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作出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他也因此被后世尊崇为“草圣”。为弘扬张芝文化,瓜州县投资2.6亿元,建成中国西北最大,甘肃首家以“书法园林”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家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创作培训基地”“甘肃省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持续举办9届张芝文化艺术节,书法临摹、创作、交流、展览、研学等大型活动不断放大张芝文化品牌效应,吸引全国著名书画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汇聚瓜州,助推广至藏族乡洮砚产业持续发展,激励瓜州书画企业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扩大文化影响,真正把瓜州建成“书法艺术圣地”和“中国书法之乡”。
玄奘文化,传承永不放弃、坚定信念的玄奘精神
早在1多年前,玄奘大师怀揣着普度众生的梦想,收徒买马,夜渡葫芦河,在瓜州县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如今,瓜州县不断拓展户外运动品牌赛事,连续举办16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玄奘之路刀锋领导力训练营等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活动,参与人数达5万余人,带来文化旅游产业直接经济收益超过万元。随着赛事的举办,玄奘文化已不知不觉成为瓜州文化标识,瓜州县投资建设了玄奘文化博物馆、玄奘大道、玄奘文化广场等主题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打造玄奘文化兴盛地,不断提升瓜州对外影响力。
红色文化,讴歌红西路军可歌可泣的悲壮历程
瓜州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地方。年,名红西路军将士历经爬冰卧雪、冻饿磨难走出祁连山,长达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在瓜州大地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如今,瓜州县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不断加大红色遗址保护开发力度,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维修加固,相继建成了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蘑菇台军事会议陈列室,积极打造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大学教育实践基地。同时,依据历史事实,策划设计红西路军征战路线图,设立关键事件发生地标桩界碑,包装“重走红军路、筑牢精神魂”等红色文化主题体验活动,创建瓜州县西湖镇城北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红色文化等产业链,让游客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
赵婷张硕